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团学工作 >> 学生工作 >> 正文

2025暑期三下乡:池州学院实践团深耕潜山瓜蒌产业调研 解码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

作者:    时间:2025-07-10    来源:      浏览次数:

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,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,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。6月24日,池州学院“赴安庆市潜山瓜蒌产业调研与乡村振兴”实践团深入潜山市乡镇一线,走访典型商户、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,围绕瓜蒌产业链全链条发展开展系统性调研,以青年视角挖掘“中国瓜蒌之乡”带动群众增收的产业逻辑,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鲜活的基层实践样本。

一、探源自然禀赋与文化根脉:解码瓜蒌产业生长的生态文化密码

实践团首站抵达天柱山地质博物馆与文化研学基地,从自然与人文双重维度开启调研征程。在地质博物馆,三维影像生动展现潜山砂砾岩土壤、富硒生态环境与昼夜温差等独特气候条件,揭示瓜蒌生长的“自然密码”。

文化研学基地内,清代《潜山物产志》手稿与传统炒制器具,与现代自动化生产线模型形成鲜明的时空对话,串联起瓜蒌从野生采集到产业化发展的千年演进史。展品深刻折射出潜山“靠山而兴、因物成韵”的地域发展智慧——从农耕文明的作物崇拜到现代产业的匠心精神,瓜蒌已成为承载地方文化基因的重要符号,彰显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产业文化底蕴。

二、传统商户的守正创新:小店铺里的产业转型时代缩影

潜山老街“胖姐瓜蒌籽店”是传统农产品经营模式转型的鲜活样本。从流动摊贩到“网红”商铺,店主夫妇以“品质为本”的经营理念坚守十余年。面对电商浪潮冲击,胖姐积极探索“传统工艺+直播带货”新模式,借助新时代营销平台推动传统手艺走出大山,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0余省份。90后店主小五曾是外出务工青年,在目睹家乡瓜蒌产业蓬勃发展后毅然返乡创业,通过微信社群和电商平台,成功将瓜蒌籽销往全国,年营业额突破50万元。

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上,“守正”与“创新”相辅相成、密不可分。“老手艺+新技术”的传承发展格局,不仅为农产品上行打通新渠道,更彰显了个体商户在产业变革中的韧性与创造力,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微观活力注脚。

三、龙头企业的科技突围:全产业链赋能产业高质量升级

作为行业“领跑者”,传文瓜蒌籽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条发展。企业自主选育“皖蒌1号”等5个高产抗病品种,较传统品种亩产提升35%、抗病率提高40%,目前已推广至安徽、江苏、江西等省份,带动全国45万亩种植基地升级。在深加工环节,企业与合肥工业大学、安徽农业大学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,突破瓜蒌油低温压榨、瓜蒌粉超细粉碎等技术瓶颈,开发出保健食品、美妆原料等3大系列12种高附加值产品,年产值超8000万元。

截至2024年底,该企业带动潜山及周边2000余户农户,户均年增收1.2万元,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,生动诠释了“科技兴农”战略在基层的实践成效。

四、产业集群构建振兴引擎:从“单一特产”到全链发展的现代化格局

调研数据显示,潜山市瓜蒌产业已形成“种苗繁育—规模种植—精深加工—电商销售”完整产业链。2024年种植面积超6万亩,年产优质种苗1000多万株、瓜蒌籽9000吨,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,成功获评“中国瓜蒌之乡”,成为全国瓜蒌产业的核心集聚区。

目前,全市培育12家龙头企业、1个省级产业化联合体,个体工商户超200家,形成“大企业顶天立地、小商户铺天盖地”的发展生态,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、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引擎,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集群发展模式。

五、青年实践映照产业未来:在基层调研中凝聚乡村振兴青春力量

“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‘金钥匙’”,实践团指导老师章健表示。从个体商户的转型探索到龙头企业的科技突破,潜山瓜蒌产业的发展轨迹深刻印证了“产业兴则乡村兴”的发展逻辑。未来,当地将以“绿色化、品牌化、智能化”为方向拓展国内外市场,让小小瓜蒌籽真正成为农户手中的“致富果”。

此次调研既是青年学子扎根基层、服务社会的实践课堂,更以鲜活案例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基层经验。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,以调研成果赋能产业发展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青春动能,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。

(供稿:章健/编辑:胡彬/审核:王文广)


联系我们

地址: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

邮编:247000

联系电话(Tel): 0566-2748612(院办)

版权所有版权所有@版权所有 © 池州学院商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