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,引领当代大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,商学院学生实践团于7月15日赴池州市棠溪镇主要涉农企业、村集体和农户,通过实地调研、走访等形式,开展为期四天的“数智”赋能乡村振兴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。
在棠溪镇人民政府,镇党委委员、宣统委员桂陈敬介绍了棠溪镇农产品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。围绕棠溪镇西山焦枣、七山茶叶、曹村食用菌等农产品的产供销、品牌宣传推广及发展模式等方面,实践团与政府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。
在曹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展示中心,实践团通过参观、交流、访谈等多种形式,详细地了解菌菇的种植流程、行业发展情况及产业链面临的困境,与负责人探讨了“种植基地+线下展示中心+线上宣传平台+运营商+农户”运行模式的可行性及关键问题。
在千年古村石门高,实践团通过查阅村志文献资料、参观高氏宗祠和家风馆、访谈村干部等活动,近距离观察了石门高从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美丽嬗变,从封闭保守落后到文明开放自信的历史跨越和深刻转变。实践团与村委会主要负责人探讨了以宣扬“魁星文化+红色记忆”为主题,秉承“一古一新”经营理念,以新媒体营销平台与技术为手段,依托外部资金引入,打造“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,村集体平台为载体,构建产业共融、产权共有、村民共治、发展共享的村庄集体经济”旅游经济发展模式。
在西山焦枣原产地,实践团队在西山村村委会汪文书的带领下,通过走访西山村种植区域和种植农户,了解当地焦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,并围绕西山焦枣产供销渠道、品牌线上宣传与推广、电商直播运营及短视频策划与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。
实践团根据棠溪镇“名棠”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,共同探索“创业园+运营商+基地+农户”模式“数智化”发展新路径,结合所在农村特色资源、产业特点、人口结构等基本情况,盘活资源、疏通堵点、解决难题,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种养殖业农村社会化服务,盘活利用土地、闲置农房、劳动力等资源,推动农村电商、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,用青春和知识助力乡村振兴。
(供稿:王剑程/编辑:焦瑞敏/审核:项桂娥)